學校是學童聚集一起學習和遊戲的地方。有些學童尚很年幼,未懂得適當的個人護理,傳染病因而很容易由人與人的緊密接觸傳播。傳染源可以是學童、員工或家長。人與人的接觸可導致交叉感染,即是把病原體從一個人傳給別人。例如員工沒有於照顧患病學童後洗手,當接觸另一位學童時,便可將病原體從第一位學童帶到第二位學童身上。
(節錄自「學校/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幼兒中心預防傳染病指引(2009年1月修訂)」)
另外,傳染病若不加以預防及控制,可能把之蔓延到社區。學校對校內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不但可保障學生的健康,學生亦可從傳染病的預防及控制的生活體驗中獲得有關的知識和方法,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和態度,並運用在日後的健康生活,亦有助建立健康的社區。
傳染病管理政策旨在向學生及教職員持續推行各種預防及控制傳染病的概念,致力建立一個接近沒有傳染病的健康環境,讓學生透過課程、活動及學校生活,建立個人健康生活習慣、獲得正確的傳染病觀念與態度,和學會如何避免受到感染,讓學校成員把所學的帶到日常生活中實踐。
預防及控制傳染病的基本方法是要針對構成傳染病的三種要素,即傳染原、傳染途徑及易受病者,目的是切斷此三要素之間任何二者的關係,便能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全面的傳染病及預防及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四點:改善學校環境衛生、確保學生接受免疫接種、預防直接傳染及實施衛生教育。
(一) | 提供安全的供水系統 |
(二) | 定期清洗水缸,定期更換濾水器及保持水質達到安全標準 |
(三) | 提供適當的洗手設備 |
(四) | 妥善處理污水和垃圾 |
(五) | 保持洗手間的清潔,杜絕鼠患及蚊蟲的滋生 |
(六) | 提供良好的照明、通風及空氣調節 系統,確保室內空氣流通;如需要使用冷氣機,必須經常清洗隔塵網 |
(七) | 定時清潔傢具及學校設施 |
(八) | 供應符合衛生標準的膳食 |
(一) | 盡早發現病例 |
(二) | 妥善備存學生及教職員的個人病假記錄,以便調查及控制傳染病 |
(三) | 如有大量缺席如有大量缺席者者出現相似病徵,應通知衛生署出現相似病徵,應通知衛生署進行調查及跟進進行調查及跟進。
衛生防護中心 電話: 2477 2770 傳真: 2477 2772 衛生署總部 電話: 2961 8989 傳真: 2836 0071 九龍區辦事處 電話: 2199 9158 衛生署各部門電話及地址: http://www.dh.gov.hk/tc_chi/tele/tele.html 監測及流行病學處傳染病組監測及流行病學處傳染病組 電話電話:: 2768 97682768 9768 |
(四) | 為防止傳染病蔓延,患病學生參照衛生署的建議暫時停課 |
(五) | 缺課者調查及傳染病報告 |
(六) | 病癒的學生建議經醫生證實無患有傳染性,方可復課 |
(七) | 於傳染病肆虐期間進行消毒 |
(八) | 有需要情況下暫時停課 |
(一) | 傳授預防及控制傳染病的知識 |
(二) | 培養正確健康習慣和預防傳染病的行為 |
(三) | 訓練學生保持校內及家中衛生,減少疾病傳播 |
(四) | 增加學校預防及控制傳染病措施的透明度,讓學生充份了解,並鼓勵學生參與、接受 |
(五) | 推行家長教育 |
(六) | 校方積極參考社區內可信的 衛生教育及傳染病防治的教育 資料,例如衞生署或相關專業團體發出的資訊,學年內向家長和教職員提供教育,並鼓勵他們參與有關培訓,提高他們對衛生教育及傳染病防治的教育 的認識與關注。 |
(七 ) | 若是適合, 校方或會與家教會合作為教職員及家長安排傳染病管理培訓 。 |
(一) | 預防傳染病指引-學生/教職員患病前或患病時的處理 |
(二) | 預防傳染病指引-食物衛生 |
(三) | 預防傳染病指引-環境衛生 |
(四) | 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指引 |
(五) | 校園防蚊指引 |
(六) | 正確洗手方法指引正確洗手方法指引 |
(七) | 學生洗手間使用指引 |
(八) | 清潔校園指引清潔校園指引 |
(九) | 處理嘔吐物處理嘔吐物指引指引 |
(十) | 常見學童傳染病的病假建議(轉引自常見學童傳染病的病假建議(轉引自衛生防護中心) |
(十一) | 正確使用口罩指引(轉引自(轉引自衛生防護中心) |
學生事務組事務組、校舍管理組
每年作檢討一次,以檢討現況及草擬需修定的政策內容,並確保政策內的各項目得到切實 的執行及獲得應有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援。